以往認為大腸癌肝轉移后治愈希望渺茫,多數人放棄治療。目前已認識到大腸癌肝轉移具有相對良好的生物學特性以及極少合并肝硬化的特點,近年來在治療上已取得了很大進展。有許多措施可供選擇,但手術治療是首選的唯一可提供治愈機會的手段。目前,大腸癌肝轉移的手術適應癥較前有了明顯的擴展,除因各種原因不適宜或存在不可切除的病灶外,手術去除所有病灶后的五年生存率可達30%左右。
主要治療手段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某些轉移性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盡管如此,許多腫瘤在轉移到肝臟的同時往往已經存在身體其他部位的轉移。而大腸癌肝轉移是個特例。肝臟常常是大腸癌轉移的首發且往往是唯一的轉移部位。手術切除肝臟內的轉移病灶對這類腫瘤來說更為有效。我院肝膽胰腺外科憑借多年的臨床實踐,依托院內轉移性肝癌的多學科合作平臺,在這一領域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
肝臟具有再生能力。健康肝臟可承受高達80%的切除。數周之后,肝臟能夠再生到切除前的大小。如果一葉肝臟(肝臟按照解剖特征被分為若干葉),未被切除的肝葉可再生以代償肝臟的損失。
肝臟的質地,解剖特點以及和臨近臟器血管的密切關系造成了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難度。北京腫瘤醫院肝膽胰腺外科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肝臟腫瘤的手術治療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手術切除率,術后并發癥率和死亡率在國內位居一線肝臟腫瘤治療中心水平。隨著新技術的引入(新的手術器械包括腹腔鏡技術),本院在肝臟腫瘤(包括轉移性肝癌)手術治療領域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和更個體化的治療選擇。
有關再次手術問題
因為肝轉移癌病人術后復發最常見的部位仍是肝臟,有10%~20%的病人肝內再次復發。有文獻報道,肝轉移癌切除病人,再次手術者平均生存達23個月,明顯高于化療組和非手術治療組。故有人提出再次肝切除結合肝外病灶切除的方法可延長病人生命。
當肝臟同時存在其他病變,尤其是慢性肝病引起的硬化性肝臟病變,肝臟的再生能力顯著下降。手術治療可能不會使患者受益。在種情況下,可選用以下治療手段消融治理應用化學藥物或能量破壞腫瘤??梢越浧ご┐踢M行,也可以術中進行??赏ㄟ^經皮穿刺方式開展的消融治療包括:冷凍、射頻(詳見超聲科網頁)、酒精和栓塞這一治療手段??捎行Э刂颇[瘤生長,但難以達到治愈的目的。消融治療可單獨使用,也可結合手術治療。
冷凍治療
將治療針穿刺入腫瘤中心。通過降低腫瘤的溫度,用冷凍的手段殺死腫瘤細胞。因肝臟血運豐富,緊鄰血流極快的大血管,冷凍效果嘗受影響。但仍不失為一項有效的治療手段。
射頻消融
詳見超聲科超聲治療相關網頁
酒精注射
將無水酒精注射入瘤體。通過酒精直接殺死腫瘤。對小于2厘米直徑的腫瘤非常有效。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可起到部分控制病灶的作用,但目前并不常用。
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指通過向體表合適的血管放置導管,并沿血管將導管放置到腫瘤的主要的供血血管,注射高濃度化療藥和、或栓塞劑殺死腫瘤。
化療
近年來,腫瘤的化療取得巨大進步。由于轉移到肝臟的腫瘤仍很大程度上保留原發病灶的生物學行為。針對轉移性肝癌的化療方案應參考原發病灶的化療方案。全身化療對肝內轉移病灶的療效也取決于原發病灶對化療方案的敏感程度。大腸癌肝轉移術前術后全身化療結合手術已經取得喜人成績。我院多學科合作平臺為合理整合化療和手術提供了有力保證。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又同時接受肝動脈和門靜脈雙重血液供應,而且消化道臟器的血流均經門靜脈回流。因此,在全身惡性腫瘤中,除淋巴結轉移外,肝轉移的發病率最高。據Pickren報道,在9?700例尸解中共發現惡性腫10?912個,其中淋巴轉移占57%,居首位;其次就是肝轉移,占41.4%。肝轉移的原發腫瘤來源有骨髓(14.5%)、結腸(14.2%)、子宮(4.5%)、胃(3.6%)、胰腺(3.3%)、直腸(3.2%)。
轉移性肝癌主要表現為肝內多發結節,腫瘤已轉移到肝臟,說明原發癌已屬晚期,多不能手術切除。但也有部分患者,特別是原發于結直腸的轉移性肝癌可經肝切除而治愈;若不行手術治療,這類病人的平均生存時間則只有10個月。因此,手術切除是治療轉移性肝癌的最有效方法。此外,還可選擇肝動脈結扎術、肝動脈或門靜脈栓塞、肝動脈置管皮下埋藏式灌注裝置化療、冷凍、局部注射無水酒精等療法,從而達到消除或抑制肝轉移灶,延長生存時間的目的。
轉移性肝癌的手術切除率雖然不高,但肝切除術后的5年存活率卻遠高于非手術療法,而且,由于手術技術水平的提高,其手術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Scheele等總結了1960~1992年共計1?718例直結腸癌肝轉移,其中46%例完成了肝切除手術,手術切除率為33.9%,手術死亡率為4.4%,而后3年的114例肝切除的死亡率為1.8%。除因手術死亡外,有殘留肉眼或鏡下的腫瘤65例,平均生存14.4個月,最長存活56個月;余350例根治性肝切除術,5年存活率為39.3%,10年存活率為23.6%,20年生存率為17.7%。5年無瘤存活率為33.6%??梢?,直結腸癌肝轉移的手術治療是唯一有可能使患者得到治愈的有效手段。Gayowski報道204例直結腸癌肝轉移行根治性肝癌切除術,術后1個月無手術死亡率,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別為91%、43%、32%。來源于非結直腸癌的轉移性肝癌肝切除術也有一定療效。Sturn報道43例來源于內分泌的腫瘤、肉瘤、黑色素瘤的轉移性肝癌,肝切除術后平均生存期為27.8個月。
手術適應證與手術時機的選擇
轉移性肝癌患者若符合以下條件可考慮手術治療。(1)轉移性肝癌為孤立結節或僅局限于一葉內,而原發腫瘤可以根治者,則肝轉移癌可與原發灶同期手術切除。(2)原發腫瘤手術切除一段時間后,發現肝轉移癌,局部病灶符合手術條件,又無其他部位轉移表現者,也可手術切除。(3)轉移性肝癌手術切除后復發者,但病灶較局限,且無肝外轉移也可考慮再次手術切除。至于轉移性肝癌與原發腫瘤是同期手術切除,還是延期肝切除,取決于患者的手術耐受力,原發腫瘤與轉移性肝癌的部位、大小,切口的位置是否有利于肝切除的術野暴露等因素。如結腸癌或胃癌伴肝轉移,一般切口暴露肝臟并不十分困難,應爭取同期手術切除。Vogt等同期行原發性結腸癌根治術與肝轉移癌肝切除術19例,其中肝葉切除11例,不規則切除8例,無手術死亡,平均存活期28個月,5年生存率為20%。為準確判斷轉移性肝癌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可利用腹腔鏡及腹腔鏡B超進行探查,有助于在剖腹手術前修正原定的手術方案,并對余肝容量作視覺評估,探查肝或門靜脈,以及其它部位是否有隱匿的腫瘤。
轉移性肝癌術后復發及肝外轉移的防治
轉移性肝癌肝切除術后70%~80%的患者最終還會出現腫瘤局部復發與肝外轉移,這是外科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雖然,轉移性肝癌不象原發性肝癌多伴有肝硬變,就肝臟本身條件而言,手術切除要比原發性肝癌容易,但轉移性肝癌是原發腫瘤血行播散的結果,肝切除術后的復發說明未被切除的肝臟內仍殘留亞臨床或微小的轉移癌灶。因此,我們主張在手術切除肝轉移灶的同時,行肝動脈置管皮下埋藏式灌注裝置術后化療,可防治肝內腫瘤的復發,改善患者的預后。Kemeny對8例結腸癌肝轉移肝切除術后的患者,行肝動脈灌注化療加全身化療,經肝動脈灌注氟尿脫氧核苷(FUDR)1天0.25mg/kg,連續14天。2周后,用甲酰四氫葉酸200mg/m2、氟尿嘧啶280mg/m2靜脈化療,連續5天。共6個療程。結果在術后平均23個月時,全部患者均無瘤生存。
轉移性肝癌的延期手術切除
對肝內多發或太大的轉移癌,不能同期手術切除,可先行肝動脈插管化療或門靜脈栓塞,使癌腫縮小,以便手術切除。Kawasaki對5例直結腸癌肝臟多發轉移的患者,肝內轉移灶者3個,最多為12個。先行肝動脈插管化療,灌注氟尿嘧啶和絲裂霉素。在肝切除前,再行門靜脈主支栓塞9天至8個月。手術時采用術中超聲檢查肝臟轉移灶的位置及數目,以保證手術切除的徹底性。4例行右葉擴大切除術,其中2例加左葉腫瘤結節楔形切除術,另1例行右葉切除加左葉部分切除。術后均無嚴重并發癥及肝功能衰竭。1例于肝切除術后28個月死于復發,其余4例無瘤生存36~74個月。門靜脈栓塞加肝動脈插管化療有助于增加多發性肝轉移癌的手術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