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中心:原發性乳腺癌治療方法選擇與診療流程
當確診為原發性乳腺癌住院后,您將面臨如何進一步全面了解病情和怎樣治療的問題,下面結合我院乳腺中心的診治規范向您概要介紹診療流程與治療方法選擇。
確診原發性乳腺癌意味著需要啟動進一步檢查、治療程序,其中包括:
一. 完善相關檢查
1.了解是否存在明顯的系統性(全身性)轉移病灶:做胸部X線、腹部超聲、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必要時還需做CT、骨掃描等檢查)。
2.了解是否存在明確的區域性轉移病灶:做腋窩以及鎖骨區淋巴結的超聲檢查。 如果發現有異常淋巴結,則需要在超聲引導下做穿刺病理學檢查;如果未發現異常淋巴結或穿刺病理不能證實淋巴結存在癌轉移病灶,則可進行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
3.了解是否存在與治療安全相關的疾?。盒枰餮虺R?、生化全項和心電圖檢查等。
4.進行與治療相關的疾病分類:應用穿刺活檢(或切除活檢)標本做免疫組織化學檢查,項目有ER、PgR、Her-2等。
二. 評價復發轉移風險
在我們接診的原發性乳腺癌病例中,約50%屬于全身性疾病,即存在無法發現的系統性(全身性)轉移病灶(亞臨床轉移病灶)。為避免亞臨床病灶造成日后的系統性(全身性)轉移,這部分病例需要接受有效的系統性(全身性)治療,即輔助性化學治療、輔助性內分泌治療以及靶向治療。由于尚無可靠方法判斷某一病例是否存在亞臨床轉移病灶,目前只能應用年齡、淋巴結狀態、病理分級、腫瘤大小、ER、PgR、Her-2表達等指標評價低、中、重度復發轉移風險,指導系統性治療。由于缺乏準確指標,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患者的過度治療,這也是全球范圍內乳腺癌治療領域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 系統性輔助治療
有中度以上復發轉移風險的原發性乳腺癌病例需要接受系統性輔助治療?;瘜W治療是應用化療藥物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通常應用于激素受體陰性和部分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目前主要藥物包括蒽環類、紫杉類、異長春花堿、鉑類和吉西他濱。目前各類化療方案都存在局限性,都只對部分病例有效且具體病人的療效無法預測。
內分泌治療是阻斷雌激素對腫瘤細胞的生長刺激作用產生治療效益的治療方法,用于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患者。目前的主要藥物有三苯氧胺和療效優于三苯氧胺的芳香化酶抑制劑,但是芳香化酶抑制劑只能應用于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的患者。內分泌治療約對一半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有效,療效也無法預測。
Her-2蛋白在乳腺癌的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針對Her-2蛋白的作用機理研發的新藥Herceptin(赫賽汀),輔助應用于Her-2蛋白過度表達或her-2基因擴增乳腺癌, 可有效降低復發轉移風險,但是價格昂貴。
對于有輔助化療以及單獨應用內分泌治療的患者我們建議其接受新輔助化療或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以明確治療方案的可靠性。
四. 手術治療
完成新輔助治療、拒絕或無條件進行新輔助治療以及低復發轉移風險的乳腺癌患者面臨手術治療方式的選擇。手術治療是局部治療手段,目的是去除位于乳房和腋窩的腫瘤病灶。傳統手術治療方式是完全切除乳房并清掃腋窩淋巴結,這會造成女性性征器官的損毀和部分患者上肢水腫(本中心約15%)、感覺異常和上肢功能障礙。隨著觀念的更新和治療技術的改進,保留乳房手術已經成為成熟治療方式;對于無法完成保留乳房手術的病例,可以選擇乳房再造成型;對于腋窩淋巴結沒有轉移的病例,通過前哨淋巴結活檢安全避免腋窩淋巴結清掃的合并癥也已經成為現實。
五. 手術后的繼續治療
對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手術后還需要后續的輔助治療,方案主要將參照新輔助治療的療效評價結果做相應調整。部分患者還將接受放射治療和/或長期的輔助內分泌治療。
